2013年8月4日星期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


作为国务院总理的首次出访,李克强也到访了德国。526日,联邦总理默克尔在柏林总理府以军队仪仗队欢迎李克强总理。前一日,李克强总理会见了勃兰登堡州州长Matthias Platzeck,并参观了波茨坦的Cecilienhof宫。
Merkel und Li eröffnen das Sprachenjahr 放大图片 (© Presse- und Informationsamt der Bundesregierung) 在进行首次会谈前,默克尔总理和李克强总理共同会见了德国和中国的大中学生,与他们一同启动了“德中语言年”。两国政府以文化和教育政策为语言年的重点,这是两国政府在2012年的政府磋商中商定的。该倡议的目的旨在在中国有更多的人学习德语。到2013年年底,两国的伙伴学校将从目前的81所增加到146所,同时还要加强对德语教师的培训; 在德国要继续加强中文课程,促进两国间在语言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Gespräche am 26.05. 放大图片 (© picture-alliance / Photoshot)
两国首脑会谈的重点是政治和经济关系、欧元区形势以及国际问题。在总理府的会谈中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从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到纺织工业等。联邦总理在会谈后说,要继续加强工业、信息技术、电信和城市化建设等四个未来领域以及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合作。
周日晚上,会谈在Meseberg宫政府会客室与经济界代表共进晚餐时继续进行。之前,联邦总统高克在Bellevue宫接见了李克强总理。
按照计划,李克强总理与联邦总理默克尔、原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反对派领袖联邦经济部长Rösler以及德国和中国经济界代表于527日继续在总理府会谈。
Westerwelle und Li Keqiang am 26.05. im Auswärtigen Amt 放大图片 (© Photothek / Trutschel) 新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随同中国总理访德。526日联邦外长韦斯特韦勒在外交部单独接见了王毅外长。会谈重点是加强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包括朝鲜、叙利亚和伊朗等地区和国际问题。

考量"克强经济学" 应在李克强主政周期后解读


 

 
 
“李克强经济学”的土壤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上,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上,其边界必定也是与此相结合。不能完全套用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来看待它。
  《联合早报》8月2日发表作者易鹏评论文章,原题:对“李克强经济学”定标的四种维度
  最近一份中国国 务院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被广泛流转。这次讲话不是照本宣科,其中观点比较鲜明、案例比较充分、数据比较翔实。可以说是近期李克强 对中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思路一次较为全面的论述。透过这个讲话,既对当前中国未来将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有所了解,又对这段时间高频词“李克强经济学”有更 深的认知,同时有利于构架起对“李克强经济学”定标的四种维度。
  从目前信息资料来看,“李克强经济学”最早提出者应该是《南方周末》在两会期间,他们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重点是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而后 青年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这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中认为“李克强经济学”重在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让“李克强经济 学”有更广泛认知的是巴克莱经济学家黄益平提出的“不刺激,去杠杆,重改革”这三重解读,一定程度上是由于6月份的“钱荒”而被各界强化了认知。当然,除 此之外,对于“李克强经济学”还是有各种不同的解读。
  这次李克强的讲话稿让外界对“李克强经济学”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接近的了解,其思路和各种外界不同版本的“李克强经济学”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 方面主要集中在要推动经济升级版建设,尤其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力的“新四化”作为主抓手,通过创新驱动和新思维驱动来打造经济升级版;要强化市场理念,要通 过改革的方式简政放权更好地培育市场的力量,让市场发挥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增加供给,尤其要通过新经济来刺激供给,比如通过推动信息消费来挖掘 新的消费热点,通过制度改革来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内需;要通过开放促改革,比如通过快速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贷款利率放开管制,通过开放来形成增量倒 逼改革等等。
  分歧方面也有不少,因为各种不同版本之间本身就存在分歧。比如“不刺激”这最广泛流传的巴克莱的观点就和李克强讲话稿的意思有出入。从李克强在 内部讲话的角度来看,是否采取刺激政策主要要看中国经济运行是否在合理区间内。李克强在发言中非常明确提出了“上限和下限”的合理区间论。“上限”是看通 货膨胀,“下限”是看GDP增长速度和就业情况,对今年他给出了一个非常详细并且很明确的指标——今年的GDP增长率要维持在7.5%左右,通货膨胀不能 超过3.5%,城市登记失业率不超过5%。在合理区间内重在调结构、促改革,逼近合理空间下限或上限就要相应采取刺激和调控手段来稳增长。
  换言之,如果出现严重脱离下限的情况,大规模刺激也不排除出现,毕竟国际国 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突发经济失速的可能性也存在;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全年中国经济要保持7.5%左右的增长还是有把握的,故在铁路、棚户区改造、信息基 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营改增和对小微企业减税等等方面采取小规模的刺激,就应该可以维持在合理空间内。

  若经济脱离下限料有大规模刺激
  李克强这种比较透明的合理区间论,是政府进行调控的一种进步。透明的政策走向最大的价值是稳定市场预期,让市场主体能够非常清楚未来政府层面采取的经济政策的走势,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提升其加大投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稳增长的目的。
  凡事都需要定标,定标可以提高质量和效率,而定标需要建立多重维度。通过对这次李克强讲话和各种版本隔空对话的解读,以及其主政中国经济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可以对“李克强经济学”建立起四个基本的维度来定标。
  第一种维度是政策思路维度。必须认识到李克强经济学“并非是指一种经济学理论,不能同古典经济学或凯恩斯理论等这种理论层面来做对比,而应该是 指“李克强经济政策思路”,具体化而言就是本届中国中央政府经济施政的思路和框架。这种经济政策以主导者来命名早就有先例,比如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经济 学,也包括最近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建立起“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施政思路的维度,能够有利于各界更科学的解读“李克强经济学,便于形成推进经济发展的共 识。
  第二种维度是时间维度。现阶段对于“李克强经济学”的全部内涵予以解读还为时过早,本届政府才刚开始施政,其施政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次李 克强的讲话稿就和两会期间的思路出现部分微调;而随着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各种改革的路线图出台,会更加充分展现“李克强经济学” 的更多内涵。而考虑本届政府执政时间是五年,李克强主政中国经济的周期将是十年,其“李克强经济学”的政策思路还会不断的调整、完善。故对“李克强经济 学”必须有一个时间维度概念,既可以从现在分析和预估其未来内涵,也要在其主政周期后予以总结和分析。同样对其政策思路的导致的主政结果,也需要从其主政 周期后来分析成绩如何,如同现在来评判里根经济学的成败得失一样。建立起“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时间渐进的维度,能够有利于各界更冷静的解读“李克强经济 学”,不至于草率下结论出现误读。
  第三种维度是国情空间维度。“李克强经济学”的土壤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上,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上,其边界必定也是与此相结合。不能完全套用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来看待它。在这种国情下,“李克强经济学” 会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毕竟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翻一番是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强调增量改革、开放来倒逼改革的路径实 现,毕竟对长期实现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各种存量直接破题难度会非常巨大;会强调平稳有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太可能采取激进的、休克式的经济政策,故完全 不刺激的政策不太会实施。建立起“李克强经济学”有一种国情维度,能够有利于各界更有耐心地解读它,不至于犯欲速则不达的错误。
  第四种维度是综合统筹方法论维度。“李克强经济学”必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不会出现一元函数格局。比如对于有扩大中国经济内需的新型城镇化,不 会强调其单兵突击,而是会和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共同构筑起“新四化”,通过同步、融合的方式予以推进,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抓手。对于稳增长、调 结构、促改革这三大任务,也会考虑其三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予以整体推进。认识到“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综合统筹方法论维度,能够有利于各界更全面的 解读“李克强经济学”,更强调协调性和整体性。
  总之,通过建立对“李克强经济学”定标的四种维度,有利于更科学、精细化、深度认知“李克强经济学”,从而加深对中国经济未来趋势的预判。

美中结束第18次人权对话

 

与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共同主持美中第18次人权对话的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代理助理国务卿泽雅
与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共同主持美中第18次人权对话的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代理助理国务卿泽雅
 
 
 
 
美中第18次人权对话7月30至31日在中国昆明举行,由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的代理助理国务卿泽雅与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共同主持。

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新政府就任以来美中间首次就人权问题交换意见。这次对话是否产生了任何实质性成果,尚不得而知。但会前的相关评论对此似乎并不持乐观态度。

美国国会众议院人权委员会共同主席沃尔夫在美中人权对话开始当日发表声明指出,美中高层双边会谈,包括年度人权对话迄今没有使中国的人权纪录发生任何可见的改善。


沃尔夫议员在声明中用很大篇幅谈到中国公民因宗教信仰或不同政见而遭到迫害,同时谈及中国政府针对网络言论而设置的防火墙。沃尔夫议员敦促奥巴马政府明确地将人权与宗教自由作为其外交政策议程的重点。

设在美国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在美中人权对话前夕发表报告指出,自2012年上次对话至今,中国除了在废除劳教制度方面似乎有所动作,人权纪录并无明显改善,新领导层继续对不同政见和批评意见采取不容忍态度。

人权观察说,2013年3月以来,北京和江西至少有16名活动人士因要求政府公布官员财产而遭刑事拘留;2013年6月以来,至少有5名活动人士因为在江 苏省无锡市黑监狱中征募上访者而遭刑事拘留;7月1日,在北京外交部大楼前聚集的大约150至200名示威者被北京当局短暂拘留和讯问。另外,中国政府拒 绝解决西藏和新疆存在的问题,反而在这两个地区采取压制措施。

人权观察认为,美国政府应当要求中国政府制定切实和明确的基准,在人权对话中评估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进展。没有这些基准,人权对话就可能成为表面的外交文章,而非改善人权的真正有效的手段。

中国官方媒体对美中人权对话并未详尽报道,但有评论指出,双方在法治、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劳工权利、少数民族权利等问题上仍是各说各话,没有实质性进展。

“观点中国”网站发表署名评论,指责美国“在同中国进行人权对话时依然是站在审判者的高度和以道德制高点出发的角度……戴着有色眼镜片面地看中国。”评论认为,美国对中国抱有偏见,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导致双方存在裂隙,因此人权对话难以取得实质进展。